• EI
  • Scopus
  •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资助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
  • DOAJ
  • EBSCO
  •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 A+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JST China
  • FSTA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TPCD
  • CA
  • WJCI
  • 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第一方阵T1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20

不同碳源对传统酸肉中微生物菌群和生物胺的影响

李宗军

李宗军. 不同碳源对传统酸肉中微生物菌群和生物胺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06, (05): 78-81.
引用本文: 李宗军. 不同碳源对传统酸肉中微生物菌群和生物胺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06, (05): 78-81.

不同碳源对传统酸肉中微生物菌群和生物胺的影响

基金项目: 

国家(863)项目(2002AA248041); 湖南省重大研究专项(04NK1002)。;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TS201.3

  • 摘要: 为了研究添加小米饭、糯米饭、籼米饭、再接种籼米饭以及加入葡萄糖酸内酯对传统酸肉制品中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生物胺含量及产品品质的影响,对预腌和发酵期间产品的水分含量、水分活性、pH及菌相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传统酸肉制品的水分含量介于65.21%~70.44%之间,添加不同的米饭并未促进初期pH的下降;各组均未检出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且大肠菌群经发酵2d后便低于4个对数单位,经发酵5d后低于1个对数单位;除了微球菌科和真菌类增殖较慢外,耐盐性细菌、乳酸菌和乳酸菌群等微生物均生长良好,发酵5d后菌数均维持在7~8个对数单位。添加GDL组在发酵初期有降低pH和水分含量,且能抑制微球菌生长的效果,添加GDL组挥发性盐基氮和生物胺含量较低,能提高传统酸肉的贮藏品质。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5
  • HTML全文浏览量:  5
  • PDF下载量:  31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